余友涵: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
地点: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
时间:2016年12月24日-2017年3月26日
票价:免费
点评:看余友涵的作品,会让人联想到金宇澄的《繁花》。他是那种特别典型的上海爷叔,深入时代,关切社会,又保有冷眼审视的生存智慧。
评星:四星
他的政治波普登上了美国《时代》杂志的封面,即便如此,他似乎总是和时代潮流保持着步点上的距离。
看余友涵的作品,会让人联想到金宇澄的《繁花》。他是那种特别典型的上海爷叔,深入时代,关切社会,又保有冷眼审视的生存智慧。
余友涵1943年出生在上海,据说他卖出第一幅画的时候已经50岁,所以至今还保持着改革开放以前的消费习惯,节俭平淡。在本次回顾展以前,我对于余友涵的印象是政治波普和“圆”,仅此而已,具象和抽象,入世和出世,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作品,勾勒出这个艺术家独具特色的市场面貌。
这个展览的现场却出乎我的意料,因为政治波普的缺席,在早期的抽象作品之后,下一个展厅,扑面而来的,是铺天盖地、塞满墙面的“啊!我们”系列。策展人试图在用这种呈现方式,把艺术家的深情充分表达出来。紧接其后的,是“沂蒙山”系列,艺术家更是醉心于描绘这个世界尽头小山村的落寞景观,反复探索自己的表现方式,把时代的流行语汇抛诸在侧。他在近期又回归了抽象,给自己的艺术生涯画一个圆。当东方之星沉没的消息传来,他把小人画在自己的抽象作品上,仿佛是深邃夜空中捅开的亮洞。
余友涵以自己的方式关切社会,对他来说,国外艺术评论人的解读、市场上收藏家的追捧,似乎与单位领导的点评、家人老伴的叮咛,共同汇流成外界的声音。他坦然接受,或许不以为然,于是他亮出了上海爷叔最后的利器:不响。
这次回顾展呈现了在学术的领域和市场的领域,同一个艺术家也许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,要做到这一点,艺术家本人需要拥有自己的世界。